〈
分类列表
•••
导航:
2019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练习:专题三、四测评
>列表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次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之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
——摘编自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料二 若夫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球文明国报馆所应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同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
——梁启超《时报》发刊词
材料三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摘编自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摘编自冯自由《革命逸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我国报刊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人自办报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认为“报馆所应尽之义务”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对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1年初,黑龙江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分析了全省的经济状况,指出黑龙江农轻重比例失衡、重工业崎形定展,农业受灾严重、粮食减产、牲畜下降,煤电供应紧张、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存在商品短缺、物价上派、财政赤字等困难情况,并决定对全省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材料二 1961年2月,黑龙江省委批准《关于我省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问题的报告》,确定了1961年的主要计划指标。这些计划指标和基本建设投资与1960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和降低,1960年基本建设投资达21.49亿元,1961年基本建设仅投资7.32亿元,比l960年减少66.5%,1962年又压缩到5.71亿元,比1961年又减少22%。与1961年相比,1962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增长22.63%,达到116.5亿斤;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超过l957 年水平;农用拖拉机增加2779台,达到9800多标准台,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巩固,并有所发展。
——以上材料据东北网《按照“八字方针”初步调整国民经济》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所述经济困难情况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农业发展状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查看答案
肖恩·马洛尼说:“因特网是虚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他之所以这样评价互联网是因为
A. 互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
B. 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
C. 互联网比其他媒介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
D. 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惜”“no zuo no die”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 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 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
C. 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 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为此,立宪 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 )
A. 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
B. 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
C. 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D. 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
查看答案
“一包盐赚几厘钱,积少成多累万千。若是客帮无倒账,盐行生意是神仙。”“楚人嫁女利为罗,不管新郎鬓发皤。要戴金珠穿锦绣,更无妯娌与公婆。”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价值取向是
A. 经营商业重在积累
B. 趋利的共同社会心理
C. 婚嫁索要彩礼之风盛行
D. 女性争相嫁给富裕商人
查看答案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材料说明我国
A.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 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查看答案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A.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 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C. 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 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查看答案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 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 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 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 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查看答案
1
共
9
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