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导航:
上海2018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与解析
>列表1
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朝代填写在表格里
历史事件
发生的时代
张骞出使西域
科举制的建立
礼乐制度的创设
百家争鸣的出现
孝文帝改革
东亚文化圈的建立
赤壁之战
焚书坑儒
内外朝制的出现
查看答案
《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 诸侯混战,群雄割据
B.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 卿大夫的崛起
D. 士阶层的崛起
查看答案
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
A. 西域、大食、波斯
B. 大食、波斯、新罗
C. 西域、日本、大食
D. 波斯、新罗、日本
查看答案
丝绸是2000多年来中国的名片,丝绸之路从西汉开始至唐朝全盛,“它把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里的“它”起点是今天的
A. 广州
B. 洛阳
C. 西安
D. 北京
查看答案
吐蕃的最高首领被称为
A. 天子
B. 可汗
C. 松赞干布
D. 赞普
查看答案
《唐摭言》记述道:“上私幸端门,见新□□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中矣。”从语意判断,所缺“□□”二字是
A. 丞相
B. 进士
C. 使节
D. 总督
查看答案
唐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但被大臣崔祐驳回。崔祐任职的机构应是: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 御史台
查看答案
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 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 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 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查看答案
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A. 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 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C. 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查看答案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 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
C. 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 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话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
B. 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
C. 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
D. 将都城南迁至长安
查看答案
孝文帝曾颁旨规定:“凡士民三十岁以下者均须屏绝北语,具从正音”。旨中的“正音”是指
A. 平城鲜卑语
B. 中原汉语
C. 洛阳鲜卑语
D. 北方胡语
查看答案
下列不能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是
A. 南北分裂割据
B. 民族交流大发展
C. 南方经济发展
D. 社会平和安定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居民大量地迁移到南方,这主要是因为
A. 北方战乱频仍
B. 北方瘟疫肆虐
C. 北方灾荒严重
D. 南方经济发达
查看答案
下列政权中,对江南地区开发和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 曹魏
B. 孙吴
C. 蜀汉
D. 北魏
查看答案
三国时期的开端及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分别是
A. 公元9年及公元220年
B. 公元220年及公元229年
C. 公元196年及公元229年
D. 公元208年及公元229年
查看答案
东汉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的都城在
A. 长安
B. 洛阳
C. 开封
D. 咸阳
查看答案
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争中,不是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争案例的是
A. 昆阳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长平之战
查看答案
凭借宗室招牌,笼络豪强,继起于乱世,重建政权,开创中兴局面的是
A. 秦始皇
B. 汉宣帝
C. 光武帝
D. 明太祖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韩非子、董仲舒
B. 荀子、孟子
C. 商鞅、孟子
D. 荀子、董仲舒
查看答案
西汉中期,长安兴建太学,入学者必须完成学业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你认为当时太学中所考试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本经典
A. 《诗经》
B. 《春秋》
C. 《韩非子》
D. 《论语》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不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措施的有
A. 创立中朝
B. 创设刺史制度
C. 推行推恩令
D. 设立河西四郡
查看答案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科举制代替察举制
D.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查看答案
“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A. 郡国并行
B. 师法黄老
C. 设置刺史
D. 颁推恩令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第一次“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A. 陈胜、吴广
B. 曹操、孙权
C. 郑成功
D. 洪秀全
查看答案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
A. 爱无差等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 存天理,灭人欲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符合法家观点的是
A. 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B. 爱人如已,崇尚和平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善于权术,独操威柄
查看答案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查看答案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持这种观点的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儒家
D. 佛家
查看答案
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社会变革:孕育百家争鸣的土壤
B. 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 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 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
A. 诸子百家争鸣
B. 私田大量开垦
C. 商人地位提高
D. 诸侯重视教育
查看答案
公元前770年后的500年间,中国社会在动荡中实现着社会转型。这期间发生的国家形态的转型是指
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 从“方国”到“封国”
C. 从“封国”到“帝国”
D. 从“帝国”到“共和”
查看答案
“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杨向奎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中的这句话主要是肯定周公
A. 助周灭商
B. 封邦建国
C. 辅助成王
D. 制礼作乐
查看答案
《礼记 · 坊记》记载:“夫礼者,……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所以,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B.严格宗法制度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激发认同,维护社会秩序
查看答案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尚书大传》中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 黄帝
B. 周公旦
C. 周武王
D. 秦始皇
查看答案
商朝的历史之所以被史学界认为是“信史”,是由于
A.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B. 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
C. 大量青铜器的出土 D. 铁制农具的出土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复原牧野之战的真正情形,专家可资凭借的材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 周初铜器《利簋》铭文
B. 汉代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C. 小说《封神演义》
D. 电视剧《封神榜》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 夏
B. 商
C. 周
D. 秦
查看答案
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
A. 经济生产 B. 政治活动 C. 艺术审美 D. 日常交往
查看答案
《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 人声鼎沸 B. 鼎鼎有名
C. 三足鼎立 D. 问鼎中原
查看答案
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
A. 国主 B. 领主 C. 盟主 D. 君主
查看答案
商朝历史较之夏朝之所以成为信史的最主要依据是
A. 文献记载
B. 青铜礼器
C. 甲骨卜辞
D. 神话传说
查看答案
至今仍有史学研究者质疑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
A. 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
B. 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
C. 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
D. 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
查看答案
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偃师西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900—3500年。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
A. 大汶口文化晚期 B. 夏朝 C. 商朝早期 D. 商朝中期
查看答案
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但其核心地区在
A. 长江中下游流域
B. 黄河中游
C. 东南部沿海地区
D. 珠江流域
查看答案
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况的是
A. 姜寨遗址
B. 炎黄传说
C. 二里头遗址
D. 尧舜禹传说
查看答案
当人类做出划时代的新发现——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通过栽培植物也可养活自己时,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面前”。这个“新发现”距今(2019年)约
A. 1000年
B. 1万年
C. 10万年
D. 300万年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年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以年号为纪年方法的是
①“文景之治”
②“光武中兴”
③“贞观之治”
④“开元盛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对于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508年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公元前5世纪早期和公元前5世纪晚期
B. 公元前6世纪早期和公元前6世纪晚期
C. 公元前5世纪晚期和公元前5世纪早期
D. 公元前6世纪晚期和公元前6世纪早期
查看答案
最终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延续千年的拜占庭帝国的是
A. 亚历山大帝国
B. 奥斯曼土耳其
C. 阿拉伯帝国
D. 法兰克王国
查看答案
1
下一页
共
67
条数据